
描写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古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张九龄所作,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象,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共有八句,每句五个字,符合唐代五言古诗的典型形式。
1."海上生明月":描述了中秋节的月亮从海上升起的壮丽景象,也寓意着团圆和希望。
2."天涯共此时":表示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传达了中秋佳节的团圆之情。
3."情人怨遥夜":通过描绘情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中秋节的团圆与思乡之情的交织。
4."竟夕起相思":描绘了人们整夜难以入睡,思念远方亲人的场景,表达了中秋节的思乡之情。
5."灭烛怜光满":表达了人们对中秋月光的喜爱,也暗含了对团圆的渴望。
6."披衣觉露滋":描绘了人们披衣出门,欣赏月色的场景,表达了中秋节的闲适与欢乐。
7."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人们无法将月光赠给远方亲人的遗憾,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
8."还寝梦佳期":表示人们只能在梦中与远方的亲人团聚,表达了中秋节的思念与期待。
拓展资料:
1.《望月怀远》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的诗风清丽、意境深远的特点。
2.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
3.《望月怀远》表达了中秋节的团圆与思乡之情,是中秋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该诗的优美意境和深情厚谊,使其成为了描绘中秋节的经典之作。
5.《望月怀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中秋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望月怀远》以其深情厚谊和优美意境,成为了描绘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104110.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