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方言打摆子是什么意思

四川方言“打摆子”主要指人身体出现冷热交替、身体颤抖等症状,多用来形容人身体不适或病态。
四川方言中的“打摆子”常用来形容一种病症,即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等症状,故有“打摆子”之称。这种病症发作时,病者会感到冷热交替,身体颤抖,非常难受。
此外,“打摆子”也常用来形容人情绪不稳定,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如同疟疾发作时的身体颤抖。这种用法更多的是形容人的心理状态,而非生理症状。
拓展资料:
1.疟疾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疟蚊。疟疾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疟疾的症状并非只有“打摆子”,还包括头痛、乏力、脾脏肿大等。严重的疟疾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3.对于疟疾,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但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预防疟疾的主要方法是避免被疟蚊叮咬。
4.“打摆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遇到事情紧张、害怕,身体不自主地颤抖。比如:“他第一次上台表演,紧张得打摆子”。
5.在四川方言中,“打摆子”也有“闹情绪”的意思。比如:“娃儿今天打摆子,不肯去上学”。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106767.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