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

在中国,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主要由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产品质量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监督: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开展产品质量抽查、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等方式进行监督。
2.社会监督:包括媒体监督、公众监督、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监督,通过舆论监督、投诉举报等方式,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3.企业自我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改进,保证产品质量。
4.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通过专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提供公正、客观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5.国际质量监督: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如ISO9000系列标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拓展资料:
1.政府部门的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
2.社会监督中的媒体监督主要指新闻媒体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和曝光。
3.消费者协会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组织,通过接受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4.企业自我监督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
5.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包括国家认可的质检中心、检验检疫机构等。
总的来说,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166005.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