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啥过了冬至早上天亮得迟了

冬至过后,早上天亮得迟了,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的自然现象。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虽然白天逐渐增长,但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早上天亮的时间却会变得更迟。这是因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地球的自转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阳光照射的强度和时间有所不同。
拓展资料:
1.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圆形的椭圆,因此,即使过了冬至,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没有明显改变,影响天亮时间的是地球的自转角度。
2.地球每天自转的角度是一定的,约为360度/24小时,但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并不是均匀的,这就导致了天亮和天黑的时间会有所变化。
3.在北半球,冬至过后,虽然太阳的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但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倾斜,太阳升起的位置偏南,太阳光需要穿过的大气层更厚,散射和吸收的光线更多,因此天亮的时间会更迟。
4.另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冬至并不是一年中太阳离地球最远的一天,最远的一天通常在7月初,称为“远日点”。
5.在南半球,情况则相反,冬至过后,早上天亮的时间会提前。
综上所述,过了冬至早上天亮得迟是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同时,这种现象在南北半球也是相反的,这也体现了地球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173988.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