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出自哪里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四年》。
这个成语最早描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子发的故事。子发接到敌军挑战的信后,先让全体将士静如处子,不慌不忙,做好充足的准备,等到时机成熟,突然发动攻击,如脱兔一般迅速猛烈,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成语形容人在行动前沉着冷静,行动时则迅速敏捷。
拓展资料:
1.子发,楚国名将,以其智勇双全而著名。
2.“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行事时的两种状态,既沉稳又果断,既有耐心又有速度。
3.这个成语在许多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录中都有引用,显示了其深远的文化影响。
4.在现代,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事风格或者某种情况的变化。
5.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于军事策略,强调在战略和战术上的灵活应变。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个成语形象生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智勇双全的军人的赞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行事的智慧,即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冷静的思考和快速的行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174813.html发布于 今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