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情况属于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在《民法典》中有所规定。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预见和防止。
2.社会事件:如战争、暴乱、政府行为等,这类情况通常超出了个人或企业的控制范围。
3.技术限制:如因技术问题导致的生产中断,例如设备故障、电力中断等。
4.法律法规变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使得原来的合同无法履行。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等,影响了合同的履行。
拓展资料:
1.不可抗力的认定,需要具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三个条件。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构成不可抗力。
2.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请求解除合同、延期履行合同或者减少支付违约金。
4.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后果,通常是免除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5.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不能作为当事人完全不履行合同的借口,除非合同已经无法履行。
总的来说,不可抗力是一个法律术语,它涵盖了那些超出人类控制范围,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客观情况。对于不可抗力事件,合同当事人需要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在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延期履行合同或者减少支付违约金。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192155.html发布于 前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