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避三舍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涉及晋国和楚国两个强大的国家。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重耳为了报答楚成王的旧恩,决定在与楚军交战时主动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晋军按照承诺,后撤九十里。楚军看到晋军的行动,误以为晋军害怕,于是乘胜追击,结果在城濮之战中被晋军击败。这就是退避三舍的故事。
拓展资料:
1.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由来。这个故事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意味着避开对方的锋芒,以避免冲突。
2.晋文公的策略。晋文公的退避三舍策略,实际上是诱敌深入,然后在有利的地形和时机下与敌军决战,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战术。
3.楚成王的评价。楚成王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的角色,他曾经收留并帮助过晋文公,但最终因为轻视了晋文公的智谋而失败。
4.城濮之战的背景。这场战争是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一战。
5.故事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往往比力量更为重要,同时也强调了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退避三舍这个故事不仅描绘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启示,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213193.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