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辰初时辰中时辰末分别是几点

时辰初、时辰中和时辰末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对应的现代时间各不相同。
中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具体的时辰划分如下:
1.子时:23点至1点,子时初约在23:30,子时中约在00:00,子时末约在00:30;
2.丑时:1点至3点,丑时初约在01:30,丑时中约在02:00,丑时末约在02:30;
3.寅时:3点至5点,寅时初约在03:30,寅时中约在04:00,寅时末约在04:30;
4.卯时:5点至7点,卯时初约在05:30,卯时中约在06:00,卯时末约在06:30;
5.辰时:7点至9点,辰时初约在07:30,辰时中约在08:00,辰时末约在08:30;
6.巳时:9点至11点,巳时初约在09:30,巳时中约在10:00,巳时末约在10:30;
7.午时:11点至13点,午时初约在11:30,午时中约在12:00,午时末约在12:30;
8.未时:13点至15点,未时初约在13:30,未时中约在14:00,未时末约在14:30;
9.申时:15点至17点,申时初约在15:30,申时中约在16:00,申时末约在16:30;
10.酉时:17点至19点,酉时初约在17:30,酉时中约在18:00,酉时末约在18:30;
11.戌时:19点至21点,戌时初约在19:30,戌时中约在20:00,戌时末约在20:30;
12.亥时:21点至23点,亥时初约在21:30,亥时中约在22:00,亥时末约在22:30。
拓展资料:
1."时辰"的划分源自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这种时间计算方法称为"十二时辰制",在《周礼》等古籍中有详细记载。
2.每个时辰都与一种动物(十二生肖)相对应,称为"生肖时辰",如子时对应鼠,丑时对应牛,寅时对应虎等。
3.在古代,时辰划分不仅用于计时,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医疗、农业、占卜等。
4.十二时辰制是中国古代时间计算方法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刻"(每时辰八刻)、"更"(每晚五更)等时间单位。
5.现代中国的计时方法主要采用公历和二十四小时制,但十二时辰制在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如在民间习俗、风水学等领域。
时辰初、时辰中和时辰末是中国古代时间划分的独特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文化特色。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的计时方式,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仍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218429.html发布于 今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