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授权的组织属于行政主体吗

是否被授权的组织属于行政主体,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能够独立地作出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在中国,行政主体主要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国家行政机关: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派出机构等,这些组织本身就具备行政主体地位。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这些组织虽非行政机关,但经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可以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具备行政主体地位。
3.被授权的组织:有些组织在某些特定的事项上,经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授权,也可以行使行政职权,这类组织被称为被授权的组织。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被授权的组织也可以视为行政主体。
拓展资料:
1.被授权的组织需要在被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超出范围的活动不能视为行政行为。
2.被授权的组织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不能以授权机关的名义。
3.被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遵守法定程序,接受监督,并对由此产生的行政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4.被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与行政机关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其行为受行政诉讼法的约束。
5.被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若存在违法行为,相对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总的来说,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时,可以视为行政主体。然而,它们的行政主体地位是由授权法律、法规或规章赋予的,而非自然具备。同时,被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quzhuanmi.net/276716.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