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哪个典故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这句话的典故源自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的压迫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仇,吞并了吴国。在战争结束后,勾践宴请群臣,范蠡看出勾践可以共患难,难以共享福,于是劝文种离开,他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结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拓展资料:
1.《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这段历史的主要记载,其中详细描述了勾践的忍辱负重和复仇之路,以及范蠡的智谋和预见。
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人世间的一种残酷现实:人们往往在困难时能够团结一致,但一旦成功,就开始猜疑和排除异己。
3.范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者,他深知人性的弱点,因此在成功后选择了隐退,而他的好友文种却因为贪图名利,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4.这个典故也警示人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警惕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5.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汉高祖刘邦在成功后就清洗了一批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也处理了一批功臣,这些都证明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性在成功面前可能会变得丑陋,我们应该警惕这种现象,始终保持清醒和理智。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quzhuanmi.net/298128.html发布于 20秒前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