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王星是矮行星还是白矮星

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而非白矮星。
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边缘,曾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对行星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冥王星被重新分类为矮行星。这是因为冥王星没有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不符合行星的定义。白矮星则是另一种天体,是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质量大约与太阳相当,但体积却比地球还小,密度极高。
拓展资料:
1.矮行星的定义: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定义,矮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使其形状接近球形,但没有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的天体。
2.冥王星的特点:冥王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0.2%,体积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二。它的表面主要由冰组成,包括氮冰、甲烷冰和一氧化碳冰。
3.白矮星的形成:白矮星是质量小于大约1.4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演化的最终阶段。这样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结束后,会演化成白矮星,表面温度极高,但不再产生能量。
4.冥王星的发现:冥王星于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由于其远离太阳,因此其表面温度极低,只有-229℃。
5.冥王星的卫星:冥王星有五颗已知的卫星,最大的一颗叫做卡戎。卡戎的直径几乎与冥王星一样大,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双行星系统。
综上,冥王星是矮行星,而非白矮星。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天体类型,有着各自独特的特性和演化历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356261.html发布于 今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