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晶体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主要作用是放大电流和切换电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晶体三极管主要由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两个PN结组成,分别是发射结和集电结。它的三个引脚分别是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流控制电流。
1.当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电子或空穴(取决于类型)将从发射极迁移到基极,形成发射结的正向偏置。同时,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的反向电压将阻止电子或空穴进入集电极,形成集电结的反向偏置。
2.当基极电流改变时,通过发射结的电子或空穴的数量也会相应改变,从而改变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的电流。这是因为集电极电流是由发射极的电子或空穴和基极的电子或空穴共同决定的。这就是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当基极电流达到一定值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基极电流的增加而增加,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这种状态下,三极管可以看作是开关的“开”状态。
拓展资料:
1.按照工作性质,晶体三极管可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2.按照内部结构,晶体三极管可分为NPN型和PNP型。
3.按照用途,晶体三极管可分为音频管、高频管、功率管等。
4.按照封装形式,晶体三极管可分为金属封装、塑料封装、陶瓷封装等。
5.按照工作频率,晶体三极管可分为低频管、中频管、高频管和微波管。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www.quzhuanmi.net/110187.html发布于 今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