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淀池的污泥浮上来了怎么搞?

沉淀池污泥上浮是一个常见的水处理问题,需要通过调整运行参数、优化工艺控制和定期清理维护等措施解决。
沉淀池中污泥上浮的现象,通常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
1. 污泥负荷过高:当进水有机物含量过大或流量过大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活性污泥处于过度生长状态,形成丝状菌膨胀,从而导致污泥絮体结构松散,易于上浮。
2. 溶解氧不足:沉淀池中的溶解氧浓度过低,使得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加剧,产生大量的氮气泡附着在污泥絮体上,形成“浮渣”,造成污泥上浮。
3. pH值异常:若沉淀池内废水pH值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活动,破坏污泥絮凝体结构,使污泥失去沉淀性能而上浮。
4. 回流比不当:如果从二沉池回流到曝气池的污泥量不合适,也可能导致污泥在沉淀池内无法有效沉降而上浮。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调整进水量和污染物负荷,合理控制污泥龄和有机负荷;
适当增加曝气量,确保沉淀池前段有足够的溶解氧,防止反硝化现象发生;
定期检测并调节废水pH值,保持其在适宜微生物生存的范围内;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时调整回流比,保证沉淀池内的污泥浓度稳定;
加强日常监测与管理,对出现污泥上浮的区域及时进行人工撇除,并检查是否存在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等问题。
拓展资料:
1.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冬季气温较低时,可能会因水温降低导致污泥活性下降,絮凝效果变差,也易出现污泥上浮现象。
2. 对于长期存在的污泥上浮问题,还需要考虑是否是由于污泥中毒或者某些难降解物质的存在,影响了污泥的正常沉降性能,此时可能需要对污水成分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调整处理方案。
总的来说,解决沉淀池污泥上浮的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况,从源头控制、工艺调控以及日常运维等多个角度综合施策,以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quzhuanmi.net/339377.html发布于 29秒前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