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鼓作气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

一鼓作气是战国时期的概念。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段话描述的是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之战,鲁国在曹刿的指导下,采取“一鼓作气”的战术,最终击败了齐国。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但“一鼓作气”作为成语,被广泛引用和传播是在战国时期。
拓展资料:
1."一鼓作气"的原文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击鼓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2.这个成语强调了战争中的心理因素,认为在战争中要抓住最好的时机,一鼓作气,才能取得胜利。
3."一鼓作气"不仅用于军事,也常用于比喻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一气呵成。
4."一鼓作气"的对立面是“再衰三竭”,意思是反复做事情,会使人的精神和力量逐渐消耗掉。
5."一鼓作气"的引申义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鼓足勇气,全力以赴,就有可能成功。
综上,"一鼓作气"虽然出自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但作为成语的广泛使用和影响力,是在战国时期。它强调的是抓住最佳时机,全力以赴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趣赚米本文地址:https://quzhuanmi.net/339960.html发布于 20秒前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趣赚米APP